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天文台 获奖奖种:国家科技进步奖 获奖时间:1992 获奖等级:1 内容简介: 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坐落于上海西南郊的西佘山山顶。它的主镜直径1.58米,通光口径1.56米,焦比1:10,建成于1987年。在天体测量学科领域,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目前也是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观测设备之一。 望远镜的主、副镜均采用微晶玻璃,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口径的消球差、消彗差的RC光学系统,可以保证在30角分的大视场范围内得到好于1角秒的成像质量。自动调焦系统使得望远镜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机械上采用的全焊接结构和油垫静压轴承系统,大大减轻了望远镜的运转负荷,提高了运转的稳定性。同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数字调 速的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追踪非恒动的天体目标。 望远镜配备照相底片、CCD照相机、光电光度计等终端设备,开展多波段的成像与测光观测。1987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在恒星的三角视差、疏散星团的结构与运动、耀变天体光变、活动星系核的国际联测、球状星团小变幅新类型变星、天然卫星定位、太阳系小天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国内外许多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领域的天文学家提供了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在彗木相撞、海尔-波普彗星等罕见天象的国际联测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1.56米望远镜的研制与科研产出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众多的省部级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项,为我们国家天文设备的研发和观测天文学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56m望远镜 |